外交史上的口译趣闻
中国外交史上不乏趣闻,其实,很多趣闻多多少少和翻译有关,最近的就是今春全国两会期间,一位新闻发言人的一段话“大家都支持,有老虎的话,把他拉出来,大家都很任性。在这一点上,没有分歧”被即席英译如是:I should say, the Party, the government, and the general public actually adopt the same attitude when it comes to anti-corruption. So we can be said to be capricious in fighting against corruption and we are entitled to be so。译员话音一落,立马迎来一片喝彩。
尤其点赞的是“任性”一词译得出众。孰料,顷刻间,便有人站出来挑剌,称capricious意为“性情或行为的突然或突兀变化”,颇含贬义。且指出,应将“任性”释译为to be determined或persistent或do our best(to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)才合情合理。小小一例,即可知口译这碗饭不是那么好吃的。
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,陈纳德将军率美国飞虎队来华抗日。欢迎会上,几名西南联大外文系的高年级男生担任助译。会议主席在讲话中说及了孙中山的“三民主义”,那位名正言顺的译员居然不明就里,竟至搔头摸耳,不知所措。
无奈之下,对英文略知一二的主席只好越俎代庖,自行译成nationality, people' sovereignty, people' livelihood。陈将军虽然打起精神竖起耳朵听,结果还是一头雾水。情急之下,助译中的许渊沖勐的一声大喝:of the people, by the people, for the people。直到此时,陈将军方才如梦初醒,露出了会意的微笑。
区区一闻,分明显示:当口译的,仅仅一脑袋的英文词语远远不够,还必须熟读几部英文典籍才是。倘若当年许渊沖没有将亚伯拉罕.林肯的《葛底斯堡演说》(Gellysburg Address)背得滚瓜烂熟,焉能产生如此令人拍案叫好的翻译效果?
也是上个世纪,时在一九七一年,美国总统尼克松应毛泽东主席之邀,破天荒地来到了中国。据说外交部当时提出,双方会谈时,无论是英译中,还是中译英,通通由咱们中国人充任,美国译员坐在旁边听听就可以了。
客随主便,美国人只能就范,do as Rome does。有一天谈判,尼克松讲了一句话,意思是:“我认为我们美国和中国在国际事务当中的利益上是parallel。”中方一位译员不假思索地译为:“我认为我们两国之间的利益是平行的。”美国译员弗里曼一听,坐不住了,突然对
周恩来总理说道:“总理先生,我能不能作点评论?
周总理笑容可掬地说:“好啊。”弗里曼说:“我认为刚才那位译员译得不确切。”周总理懂英文,连忙问:“怎么不确切?”弗里曼说:“他把我们总统的话译成‘我们两国的利益是平行的’。谁都知道,‘平行’二字,中文意思就是永不相遇,如同双槓,两条槓子永远碰不到一起。而我们总统要表达的是:虽然目标不同,方向不同,但终究是有共同点的,所以‘平行’一词译法不当。
周总理饶有兴致地问,“你打算如何译?”弗里曼说:“要是我译,就译为“我们两国的利益应当是殊途同归的。换言之,即出发点不同,但最后完全可以汇合在一起。”周总理颇有感触地说:“将parallel译为殊途同归,既信且雅。小伙子,真不容易啊!”相传事后,外交部的译员深怀愧疚,原本以为自己的翻译会技高一筹,殊不料在这个字眼上,居然硬生生地输给了对方。单单一事,足以表明:从事口译工作,译语要学好,母语更要学好,千万不能数典忘祖啊!
从事外交工作的高翻都需要很高的翻译技巧与知识文化素养,只有好的诠释才会有好的国际沟通,无论对内对外都是增“门面”的!
青岛翻译公司整理:外交史上的口译趣闻
柳州翻译公司推荐阅读
上一篇: 合理培养传播中国文化翻译人才
下一篇: 俄语驾照翻译/青岛俄语驾照翻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