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亩厂房里做出亿元产值 柳州这家公司厉害!
柳州翻译公司推荐阅读,版权归柳州新闻网所有,转载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!
梁庆华每天亲自到生产线上检查蚕丝质量
诚信格言:产品质量是诚信的根本。
春蚕到死丝方尽 ,著名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这句诗何以流传千古?在广西鹿寨县华顺贸易有限责任公司(下称 华顺公司 )看来,诗句是描绘春蚕更是对真正企业家的生动写照。10多年来,华顺公司将 春蚕精神 融入经营的每个环节,在不足25亩的厂房里默默坚守、打磨,逐渐从弱小的 蚕宝宝 实现 破茧成蝶 ,成为鹿寨县蚕茧产业的重点龙头企业、A级信用纳税人及产值过亿企业。
东桑西移 下的黄金时代
6月8日下午,班车刚进入鹿寨丝绸工业园区腹地,记者便顺利地找到了华顺公司。这里蚕茧企业林立,一块块偌大的厂牌虽略显斑驳却高大气派,似乎在见证着当地发达的蚕茧经济和 东桑西移 带来的黄金时代。
据了解,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,为降低生产成本,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向西部转移,广西蚕茧产业迎来10年黄金期。数据显示,到 十五 期末广西蚕茧产量登上全国榜首,而自2005年广西把桑蚕业列入农业重点加快发展的11大新兴优势产业之首,蚕茧产量连续7年位居中国第一。
鹿寨是重要的蚕茧承接地。当时,不少桑农纷纷转型,摇身变成蚕茧企业老板,大大小小的蚕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2004年,一直从事桑蚕种养和农产品收购的梁庆华也 洗脚进城 ,在不到25亩的土地上开办了华顺公司,成为工业园里黄金一代最早的企业之一。
都说时不我待,梁庆华却在公司成立后迟迟按兵不动。这是为何?原来,他此刻陷入了忧虑。
别人在赚钱,他在 交学费
很简单,所有人都赚钱时我看不到未来的方向。 提及当初的忧虑,梁庆华说,当时蚕茧产业表面上很热闹,但实际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,盈利主要来自低廉的人力和原料,蚕茧综合质量与老牌生产地江苏、浙江等地有明显差距。
这不得不让梁庆华沉下心来。而受 春蚕精神 的启发,他重新定义企业发展: 像春蚕般专注,埋头苦干,一丝一毫地为破茧成蝶打基础。企业亦是如此,只有踏踏实实搞好品质,诚信为人为企,方得始终。
于是,华顺公司毅然从零开始,建起了生产流水线,并在此后长达6年时间里钻研高品质蚕丝生产技术,直至研发成功;对产品质量更是严格把关,从蚕茧筛选,到车速运转,到包装对瑕疵做到 零容忍 ;公司还建立了 公司+农户模式 ,对工人和桑农进行免费培训;在蚕茧收购市场起起伏伏中始终坚持原则,从不拖欠蚕农货款。
一路艰难地坚持下来,华顺公司没少 交学费 。几年前,一批运往浙江的蚕丝在运输环节出现失误,公司二话不说主动承担了20多万元的损失,这种诚信举动深深感动了客户并很快流传开,成为行业佳话。
蚕宝宝 长成 大块头
市场如大浪淘沙。经过10多年产能扩张,广西蚕茧业逐渐由初级生产、养殖为主转向工艺开发和丝绸工艺品制作市场,行业迎来大洗牌,同时经济持续下行,行业应收账款从1个月延长至两个月,众多蚕茧企业纷纷 闭门谢客 ,有的企业靠出租厂房勉强维持,然而华顺公司逆势而上,声名鹊起。
记者采访中看到,虽还没有到旺季,华顺公司的车间仍保持满负荷生产。 我们的价格高出市场10多元,根本不愁销路。 梁庆华说,今年以来,公司产销稳步增长,还有新的大供货商主动上门下单。
但最让梁庆华得意的不是眼前的效益,而是一份来自广西质监部门的抽检报告:去年,公司产品5A高品率超过90%,同期全区生丝产量5A级以上仅占25%。也正是在去年,公司产值突破亿元,成为鹿寨第二大蚕茧企业,其生产的 钰丝佳 白厂丝和 钰丝佳 蚕丝被远销海内外市场。这意味着华顺公司已在行业转型中抢得先机。
据行业统计,预计到2020年,广西丝绸工业总产值将达到420亿元。 梁庆华介绍,下一步将大力发展茧丝绸精深加工,打造高效生态循环产业,分享 东绸西移 市场中的更大 蛋糕 , 那才是属于我们的真正黄金时代。
至此,梁庆华不禁感慨,在行业发展初期幸亏没有盲目跟风,而是默默甘做一只专注品质和技术的 春蚕 ,坚持把精益求精的产品质量作为诚信的根本,才在别人倒下去的时候成为最后的胜利者。
公司简介:公司位于鹿寨县经济开发区中心工业园二区,主要经营蚕茧、缫丝、制丝棉生产销售;农副产品、土特产品、原生中草药材购销;植物色素提取等。公司始终坚持 品质第一、价格合理、交货快捷、服务至上、凝聚客户 理念,不断发展壮大。(记者 陈跃文)
责任编辑:覃连毅
柳州翻译公司推荐阅读